当前位置:首页 > 图片资料 |
西藏的药用植物--野贝母 |
[名称] 川贝母(Chuanbeimu),(英)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
[别名] 乌花贝母、松贝母。
[功能与主治] 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,散结消肿。主治虚劳久咳,肺热燥咳,痰少咽燥,痰中挟血,或痰黄而稠,肺痈,乳痈疮肿,瘰疬,喉痹、瘿瘤。
[用法与用量] 每日3-10g,煎服。研末服1-2g,或入丸剂。外用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脾胃虚寒与湿痰者不宜用。与乌头相反,不宜同用。
[综合描述]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. C. Hsia 的鳞茎。
[植物形态]
多年生草本,高15—23cm。鳞茎直径6—8mm。叶多对生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3.6—5.5cm,宽3—5mm。花单生,叶状苞片1枚;花被片长2.5—2.7cm,深紫色,有黄褐色小方格,宽6—10mm;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,花药近基着;柱头裂片很短,长约0.5—lmm。蒴果长1—1.5cm,宽1—1.2cm,有棱,棱上具狭翅,宽约1mm。花期6月,果期8月。 生于海拔3200—4500m的草地上。主产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。
[采制] 7~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,带泥曝晒或微火烘,随时用竹、木器翻动,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,装入麻袋,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,再晒干。
[性状] 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,直径5~9mm,高4~8mm。表面类白色,较光滑。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,大鳞叶紧裹小鳞叶,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,习称“怀中抱月”,顶端较尖或钝圆,多闭合,底部较平整,微凹入。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。气微,味微甜。
[化学成分] 含去氢川贝碱(chuanbeinone)、西贝素(imperialine)。
[性味] 性微寒,味苦、甘。
1.川贝母的植物来源,还有同属多种植物的鳞茎。
(1) 太白贝母F. taipaiensis P. Y. Li 鳞茎直径1—1.5cm,叶常对生,有时中部兼有轮生或散生,条形至条状披针形,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;花单生,绿黄色,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,内花被片近匙形;叶状苞片3枚,不卷曲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湖北。栽培品鳞茎略呈倒圆锥形,两端平截,直径1.2—2.3 cm,高1.3—1.7 cm,表面黄白色,具小颗粒状凸起,外层两鳞叶近等大,顶端开裂,底部较平整,味苦。野生品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,直径较小,表面白色,较光滑。
(2) 康定贝母F.cirrhosa D.Don var. ecirrhosa Franch. 产四川康定一带。鳞茎通常较大。叶状苞片通常1枚,极少为3枚,叶除最下面的1—2枚为对生外,余下的多为散生。
(3) 米贝母F.davidii Franch. 植株仅具1枚基生叶,不具茎生叶, 苞片花瓣状, 鳞茎由多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。 产四川宝兴、天全、彭县一带。 鳞茎呈扁卵圆形,直径1.2—1.7cm ,高0.5—0.9cm。通常由6—12枚大小相近的卵圆形鳞叶组成,周围尚有许多米粒状小鳞叶,集生成莲座状。表面棕黄色。味微甜。
(4)轮叶贝母F.maximowiczii Freyn 鳞茎由多枚鳞片组成,仅具一轮叶,顶端具一朵花,紫色。产河北、辽宁、吉林和黑龙江。鳞茎呈卵圆锥形,直径4—8mm,高0.5—1.4cm。表面微黄色,光滑。鳞叶一枚,有一纵沟,顶端尖,底部周围有小鳞叶脱落后的痕迹。味淡。
2.近年来,由于川贝母价格昂贵,市场上有以浙贝母幼小鳞茎充川贝使用。
3.伪品:在云南、四川曾以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Kunth. et Benth.或老鸦瓣Tulipa edulis Baker 的鳞茎误作川贝母使用。上述2种均含秋水仙碱等生物碱,有毒。河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曾以葫芦科植物假贝母(土贝母)Bolbostemma aniculatum(Maxim.)Franq.的鳞茎作贝母使用,假贝母含皂甙等。以上3种植物的鳞茎虽然外形与川贝母有些相似,但一侧有1条纵凹沟,而无分瓣的肥厚鳞叶,易于区别。
|
|
|
|
|
开明润泽(北京)文化 |
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、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,今天我们在北京举办由开明润泽(北京)文化发 |
|
|
|
三大节日来临之际—— |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 |
|
|
|
千里送温暖•关爱 |
岁末将至、冬寒情暖,在元旦、春节、藏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,我会慰问看望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老干 |
|
|
|
点击查看更多>> |
|
|
|
|
|